簡,不簡單

清水模建築對一般人來說,是既熟悉又陌生;

大部分的人對清水模建築的認知可能是:「牆面有規則孔洞的水泥質感建築」。

但是,這並非清水模建築的真正定義。

 

所謂「清水」 ,是指混凝土灌漿澆置完成並拆卸模板後,

表面不再做任何粉飾或處理,如:上漆、貼磁磚或嵌石子修飾,

讓混凝土表面呈現模板質感的工法。

 

看似簡單質樸的清水模,事實上是建築工法中最為講究的。

為了要達到表面不做任何修飾即能展現出如工藝品質感的最高理想,

從材料選擇、設計、到工作流程,都需事先縝密規劃。

 

先從主要材料水泥說起。

水泥是一種相當特別的材料,

加入分的水混和之後,會變成一種膠結劑、進而硬化產生強度。

而建築所使用的混凝土,是將水泥加入骨材(細沙及石子)增加其強度,

並降低水泥硬化後可能產生的變化,再經由灌漿澆置的動作成形。

 

水泥可塑性高,也有一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存在,

清水模建築依建築結構使用磅數較高的水泥,混和水、細沙、石子;

配比必須確實並充分拌勻,

沙及石子的品質也必經過篩選,

避免日後產生蜂窩現象。

清水模建築需要的是一絲不苟的設計規劃和施作工程。

從模板組立、澆置、搗實、拆模等,

每個過程都須按部就班進行,

若有一個環節疏忽,就必須全部敲除重來,

幾乎沒有補救的機會。

 

那天,在建築基地師傅詳盡的告訴我,

小至一個牆面上的開關面板,都要經過無數次不厭其煩的測量精算,

只有這樣,才能預留恰好的空間、讓面板平整的嵌入牆面。

 

「說真的,很麻煩!但拆模的那一刻,真的很有成就感!」

望著小巧的面板預留空間,師傅面露笑容,得意的說著。

 

許多人不解,

看似簡單的清水模建築,造價為何如此的高?

這時就要能了解清水模建築的精神和意義,才能了解它的價值所在。

 

清水模建築在灌漿凝固拆模之後,外牆不再做任何處理,

完全以混凝土作為最後的質感呈現,

所以結構面就等於表面。

 

因此,為了讓表面有最佳的呈現,

從最初的設計規劃、中期的施工建造、到後期的拆模養護,

都需要經驗充足的專業人員操作;

選擇用料比一般建築要求更高,

所花費的時間和心力也高出許多,價格相對也較高。

清水模建築是一種極度挑剔的工作!

而挑剔的動力,來自對美的追求。

除了在展現建築工藝之美外,

還附有更深的意義-品質堅持、團隊合作的工作精神。

 

除了材料、設計規劃及施工,

整個過程皆須仰賴設計及施工團隊高度配合,

協調整合各工班並掌握施工精準度,

讓各個環節工程人員發揮所長,

將看似簡單的清水模建築,

呈現一次到位的精湛工藝!

 

清水模建築工藝所展現出的內在意涵就是:簡,不簡單!

 

 

Share